14亿打造火电“花园” 值不值?
在晴空万里的初冬,走进三门县浦坝港镇牛山涂一角,只见山海相连之处矗立起一座巍峨壮丽的现代建筑,标志性的两座巨大的海水冷却塔直插云霄,高高耸立的烟囱几乎不见一丝尘霾,整洁美观的花园式厂区郁郁葱葱。——这就是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
污水处理池 郑晨 摄
金士政告诉我们,当时对装不装搪瓷管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从经济和环保角度也是有争论的,最终集团领导拍板,同意以每年牺牲1200万元经济效益的代价使用了先进的环保设备。据了解,整座电厂概算动态投资83.71亿元,而其中单单用于环保的建设投资就达14亿元,占总投资的近18%。
“只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才能更好发挥项目综合效益。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打造环保示范电厂,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周慎学表示,正是因为对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和不惜一切代价把环保做到极致的理念,才让台州二电实至名归,最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崇高荣誉。
今天,碧波荡漾、鱼跃浪花的牛山涂一角,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如最初的设想那样,实现了工程与环境自然融合、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性能与成本最佳匹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典范,为推动高效清洁煤电产业升级和打造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了巨大贡献。
极致的减排:“海、陆、空”全面超低排放
站在疏港大道上远望,两座高达172米、底部直径达138米的海水冷却塔静静矗立,黑、红、蓝的浙能标志色尤为醒目。它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双子塔,是三门湾上的一道景观。白天,双子塔升腾的水雾,与海天融为一体;夜晚,塔上闪烁的航标灯光,成了三门湾最壮观的灯光秀。
这两座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水加肋冷却塔,由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投资3亿多元建成,目的是为了海水的循环冷却。通常,沿海电厂的冷却水带着余温直排入海,会导致周边海域水温抬升。虽然水温上升幅度不到1℃,但是对周围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有不小的影响。
为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建设这两座超大型冷却塔,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每小时减排温水20万吨,相当于8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是国内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典范。除此以外,还对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进行循环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门湾是浙江重要的养殖海域,电厂依托着美丽的三门湾,必须做到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相处。”周慎学强调。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超低排放设备 姚佳良 摄
根据省里要求,到今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除集中供热锅炉外,全面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淘汰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窑炉、熔炉、煤气发生炉、茶炉等。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主动与三门县政府对接园区分布式综合能源项目,拟采用燃气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进行集中供热,并利用园区厂房屋顶等资源,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这个绿色能源项目,前景很看好。”该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职工陈宝石说。
设想在厂区周边建设风电项目、开展污泥耦合燃烧、垃圾发电研究、建设火电关联产业园区……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在探索发展绿色能源的征途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目前,浙能集团公司已分别和台州市政府、三门县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能源综合业务一体化合作项目。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清晨,当三门湾的渔民开始新的一天劳作之时,创业创新、笃学敏行的台州二电人正以“绿色环保、和谐美丽、阳光活力”的火电新形象迈开新的发展步伐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节能环保成效
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发电标煤耗283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298克/千瓦时,分别比全国低10克/千瓦时、14克/千瓦时。其中,统调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为282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296克/千瓦时。
2016年,全省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强度继续下降。其中二氧化硫为0.38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55.48%。氮氧化物为0.39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68.18%。烟尘为0.11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37.17%。固体废弃物基本实现综合利用。
来源:中国火力发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