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新论:包装行业需要“绿色治理”
包装问题的治理必须全面覆盖,人人参与,点滴做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行业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具有鲜明特征的完整工业体系。2016年,我国包装企业已发展到30余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其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42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十四位。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包装品产量与产值,均已跃居世界首位。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包装行业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据统计,2016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达10855万吨,人均年消费量75千克,其中很大部分用于包装;每天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全年超过680万吨;而金属包装材料中,仅易拉罐一项,每年至少消耗100亿只。在包装物中,纸包装制品回收率在25%左右,塑料包装制品回收率只有15%,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不足10%。环保部年报显示,全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在2016年达到18069.5万吨,其中40%为包装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2015年已超过1.75亿吨,其中15%为包装废弃物。治理由包装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包装问题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现实背景。首先,包装工业作为服务型制造业,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和依赖性。包装物涉及材料、加工工艺、贮运、销售方式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众多环节,产业链和生命周期长,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为了追求各自经济利益,各生产企业往往以增加包装附加值作为追求目标,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次,传统文化中人情面子观念、大众对包装使用的便捷性要求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冲突。屡禁不止的过度包装就是其表征。讲求享用的过程方便、简单,不断求新、用毕即弃成为流行的消费心理,刺激了包装消费。
再次,在包装设计理念层面,尽管从国外引入了绿色包装、生态包装等思想和循环设计、系统设计等理念方法,提出了整合包装设计的概念、原则,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知与行的“两张皮”现象十分突出。设计师往往是围绕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感性需求,片面追求材料和加工成本的低廉、视觉的审美冲击力。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包装,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包装问题的治理。这就要求对包装问题的治理必须全面覆盖,人人参与,点滴做起。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利用媒体、教材等各种形式从小教育国民,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和拒绝包装污染行为。二是从立法、标准、监管等方面对包装法规、政策、市场和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和完善,对包装产业链进行刚性规范,对行业、市场和整个国民行为进行约束,确保不留法律空白。三是在提高包装设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建立包装物低碳、减碳和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将资源消耗、碳排放、循环利用、可降解等纳入包装物的评价范畴,对包装物分类制定详细、严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四是发挥国家、政府行政职能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解决包装用材、设计、工艺技术、储藏运输和废弃物回收利用方式方法等难题。五是通过行政监管和市场调控双重作用,促使包装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尽快转型升级。六是通过政策、资金投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型可降解、无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制品,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机构与体制,将包装废弃利用作为对相关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惟有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推动中国包装业真正实现由大到强,呵护好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