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资金面:莫为宽松遮望眼
3月7日,央行逆回购操作继续暂停,但开展了1055亿元MLF操作,等量对冲到期MLF。资金面仍维持供求均衡态势,货币市场短降长升,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徘徊于近期中枢水平附近。分析人士称,短期内扰动因素不多,流动性总量尚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相应下降,但本月下半月税期、金融监管考核等因素,给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预计3月资金面将呈现先稳后紧的特征,但无论从流动性总量、财政收支节奏还是央行调控取向来看,一季度末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可能性均较小。
操作力度下降
7日早,央行宣布开展MLF操作1055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当次MLF操作期限均为1年,中标利率3.25%,与上一日操作相同。当日恰有1055亿元MLF到期,无央行逆回购到期,故央行此举实现等量对冲。
此前,央行已连续三日实施净回笼。即便7日央行实施MLF操作,力度也比之前要小。数据显示,3月份共有2950亿元MLF到期,其中3月7日到期1055亿元,16日到期1895亿元。本月央行选择了分批续作,而非一次性完成。7日的操作也仅是等量续作到期MLF,并未投放增量中期流动性。
综合近几日逆回购和MLF操作来看,央行对流动性投放偏谨慎,原因可能在于,当前流动性总量不低,央行认为无需释放额外的流动性。3月6日,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并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春节过后,除了2月28日月末时点上,市场资金面出现一定紧张迹象之外,其余时候均较为平稳。交易员称,春节长假前后,央行适时开展MLF、逆回购操作,平抑了节后MLF到期、税期、CRA到期等多因素影响,资金面延续了节前宽松表现,随着近几日央行调降操作力度,资金面逐渐收敛至均衡,但算不上紧张。
观察货币市场利率走势,3月7日,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变动不大,短端隔夜、7天、14天品种利率有所下行,21天、1个月、2个月等中长期品种则有所上行。其中,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行近4BP至2.83%,仍处于近几个月波动中枢水平附近。统计显示,3月至今,DR007均值为2.89%,而2017年10月以来,DR007月均值基本就在2.83%-2.89%区间内徘徊。
分析人士指出,月初流动性扰动因素不多,资金面通常都不会太紧,因此央行操作力度较小符合惯例。未来一周公开市场到期对冲压力并不大,预计央行将结合流动性形势,合理调整公开市场操作。
据Wind数据,3月8日、9日分别有1000亿元和4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此后要到3月16日才有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为1895亿元的MLF,3月下旬则一直有少量的逆回购到期。以此来看,如果市场资金面不出现大波动,央行可能维持不操作或少量操作。
真正考验在季末
就3月份而言,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较大的有现金回流、CRA到期、财政收支、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往年春节后随着现金回流,市场资金面通常会比较宽松,但今年因金融机构陆续缴回节前临时动用的准备金,与现金回流形成对冲,节后资金面以稳为主,现金回流与CRA到期均未造成太大影响。
3月份并非财政税收大月,月中缴税压力不会太大,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值得期待。我国财税一般有年初、季初大收,季末、年末大支的特点。从财政存款历史数据来看,每年3月份财政存款余额都会下降,财政净支出将形成基础货币投放。
3月资金面也并非全无压力。一位券商债券投资经理表示,3月以来资金面已有所收敛,目前供求大致平衡,虽然不紧,但也不太松,3月份是季月,未来流动性朝着收紧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交易员表示,尽管春节前后资金面一直较平稳,但市场对季末流动性波动风险仍不敢掉以轻心。对非银机构而言,监管考核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要远大于假期因素。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2017年底的资金面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割裂,R007与DR007加权利率的差值达到了历史极高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伴随着各类监管措施推进,资金面仍相对脆弱,尤其是对非银投资者而言,即使总量上相对宽松,资金面仍有可能较为紧张,建议重视季末压力,而不因开年来的宽松局面影响而放松警惕。
中金公司(15.60 -0.51%)固收研究团队也称,今年将迎来银监会流动性新规落地,结构性摩擦风险有增无减。日益复杂的考核指标引发的季节性流动性摩擦仍难避免。
往后看,随着税期、季末监管考核影响加大,3月下半月资金面大概率将有所收紧,季末再现流动性分层的可能性难以排除。3月份市场资金面料先稳后紧,季末面临一定考验。
谨慎但不必悲观
好在目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算低,加上月内财政支出会形成流动性供给,流动性总量约束不大,也可避免流动性过于紧张的局面出现。
统计显示,截至2月末,2018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为净回笼1920亿元。但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正式实施,释放流动性约4500亿元。另据央行披露,2018年1月,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共720亿元,2月份净增加1510亿元。2018年2月末,央行常备借贷便利为213.4亿元,较2017年12月末(1304.2亿元)减少了1090.8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央行共开展国库现金定存2000亿元,到期2000亿元。今年央行创设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于节前投放了较多流动性,但目前已大量到期。外汇因素对流动性影响也较小。
综合来看,年初以来,央行通过各类渠道仍投放了几千亿元的流动性,再考虑到2017年末财政支出形成较多流动性投放,目前流动性总量并不低。进一步看,3月末财政支出也会进一步补充流动性,且从往年情况看,季末财政支出力度通常会较大。
当然,季末考核扰动下,流动性主要风险不在总量,而在结构,这也正是在资金面较稳定形势下,市场仍然担心季末流动性的原因所在。
未来资金面运行的关键仍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重申“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意味着货币政策难有明显松动,类似春节前那样的宽松局面很难持续太久,资金面总体上不会偏离不松不紧的平衡态势。
还有机构表示,由于年初以来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出现一定下行,一些机构重新出现了加杠杆的现象,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尚未改变,未来应警惕央行重新通过流动性释放倒逼压力。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流动性过紧不利于金融稳定,在面对季末监管这类明显的季节性因素扰动时,央行不会无动于衷。此前,央行相关人士也表示,节后将提高跨季资金供应的比重,已释放出稳定季末流动性的信号。
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末流动性仍面临考核,波动料难免,但出现大幅收紧可能性仍较小。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推荐阅读: